印象王家大院
被誉为“民间故宫”的灵石静升王家大院,不仅是静升王氏家族文明的标志物和物质载体,同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从建筑的选址布局结构,还是建筑装饰的立意取材设置,处处将这一大家族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德行追求、美好愿景外化于形,不仅记录着静升王氏家族特有的气质和品位,而且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堪称人文精神和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珍品、瑰宝。
王家大院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典范,整体布局其外顺地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衔接。整个建筑群坐北面南,负阴抱阳,依山就势,随形而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功能齐备,气势恢宏。远眺屋宇呈一体混然,而近观院巷却井然分明。建筑群里的各主体建筑,貌似千篇一律,其实各有千秋,别具匠心。既保持着北方传统民居的共性,又显现着其独特的个性风采。
尤其是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内涵深厚,匠心独运,其砖雕、木雕、石雕既有北方民居的坚固实用,又有南国水乡的灵动清秀,宛若天上取样人间造,可以说将数千年文明包罗其中,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王家大院建筑群内,无论是照壁、走廊、屋脊,还是窗棂、梁柱、亭台、水道造型均典雅大气,寓意形象生动,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结合神工天巧。
所有院落凡斗拱、雀替、挂落、栋梁,影壁、廊心、柱础石、墙基石、门枕石、匾额、帘架、门罩、滴水等建筑部件,石雕、砖雕、木雕因地制宜,且题材丰富,雕刻技法多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人格高尚、品位超群的松、竹、梅“岁寒三友”以及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有清丽典雅,神形俱胜,一年四季最具美感,激励清白为人,清廉为官的春牡丹、夏荷、秋菊、冬梅“四季花卉”。有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儒家伦理思想核心的二十四孝之“行佣供母”“乳姑奉亲”等。有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鹿鹤同春”“玉堂安居”“海晏河清”。琴棋书画、平安如意、年年有余、事事如意、辈辈封侯、狮子滚绣球、松鹤延年、莲生贵子、麒麟送子等民间传统吉祥喜气图案纹样更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王家大院的砖、木、石“三雕”大到整块影壁或门框石雕,小到窗花木雕或墀头砖雕,均技艺精湛,构思精巧,表意精辟,教化深刻。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理想追求,彰显了东方文化的神奇魅力。使建筑装饰成为了工艺美术的载体,书画艺术的宝库,家族文明的写实,历史印迹的显现。
在王家大院,与砖、木、石“三雕”艺术相得益彰的还有匾额、楹联和嵌于院墙、刻于影壁的名家书法艺术,可谓龙翔凤跃,仙露明珠。其内容为世代传承,影响既深且广的律己修身、伦理道德、因果报应,励志诫勉,尽职尽责,持家处世、家国同构的格言、警句。族人抬头可吟诵,低头即反省,潜移默化,日益熏陶。
砖雕壁心·狮子滚绣球
木雕挂落·满床笏
石雕望柱·辈辈封侯
无论是作为建筑装饰的雕刻,还是匾额、楹联的书法,其内容实质,处处彰显着静升王氏家族耕读传家、勤业进取、为善最乐、修身洁行的望族风范。这些物化的形式,将静升王氏的家族文明,以及王家大院的文化之魂,渗透在角角落落,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主人内心的价值追求与建筑艺术内涵的完美相融,相互印证,堪称东方智慧之大成。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广泛地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及海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和热心关注,并由衷发出了“王家归来不看院”的感慨。王家大院赢得了“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的紫禁城”等美誉。四海宾客慕名而至,乐而忘返。而再度观览者,均称屡有心得。
王铁喜 图/文